河北省“两山”理念实践案例征集|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新华网河北频道-新华网
2023-01-31 08:30:55
> 正文

河北省“两山”理念实践案例征集|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

2025-11-13 16:35:04来源: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

分享至手机

  近年来,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米国华团队聚焦华北地区农业生产绿色高产高效协同发展相关问题,以农艺、农机、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核心,整合多项先进单项技术,创新研发“冬小麦-夏玉米周年‘四密一稀’浅埋滴灌水肥药一体化技术”(以下简称综合技术),为区域农业绿色转型、破解发展瓶颈提供了关键支撑。

  在技术整合与创新方面,团队围绕资源高效利用、产能稳定提升、绿色低碳生产等目标,对核心技术进行系统性集成优化。

  第一,针对传统小麦玉米种植存在的光温资源浪费、玉米贴茬直播质量差、水肥管理粗放、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团队创新“四密一稀”条带种植技术。同时,配套改制“四密一稀”条带和滴灌带铺设一体化作业机械,并结合卫星导航自动驾驶技术,实现小麦播种滴灌带铺设一体化作业、小麦苗带与玉米精准对行播种。

  第二,为破解水资源紧缺、灌溉效率低的困境,团队研发浅埋滴灌带“一铺两用”技术,在小麦播种机上加装滴灌带铺设装置,播种时同步将滴灌带浅埋于4行小麦中间,小麦收获后滴灌带留存田间供夏玉米使用,玉米收获后统一回收,实现“一次铺管、两季应用”,大幅降低灌溉设备成本与人工投入。

  第三,针对水肥药施用不精准、后期供应难的问题,团队集成水肥药一体化技术,通过滴灌系统按需供应水、肥,同时可将农药、液体菌肥及调节剂随水滴施至作物根部,既提升水肥利用效率,又能防治地下害虫与根茎病害,极端高温时还可通过滴水改善田间小气候,实现“一管多用”。

  第四,为最大化利用光温资源,团队推出“两早一晚”技术,选用早熟冬小麦品种于10月15日左右播种,播后滴灌促壮苗;小麦较常规品种早收5-7天,收获后立即抢播夏玉米,播后及时滴灌,确保玉米提前出苗5-10天;夏玉米延至10月10日左右籽粒完全成熟后收获,将光温资源分配给光温利用效率更高的玉米,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

  在技术落地与推广层面,团队以试验验证为基础,确保技术成熟度与适用性。综合技术已在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完成3年单项技术验证优化与2年综合技术对比验证,充分证明了技术的可行性与优势。

  从绿色发展成效来看,综合技术在提质增效、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等方面均表现突出。

  下一步,团队将继续以华北地区农业绿色发展需求为导向,一方面扩大综合技术的推广范围;另一方面持续深化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水肥药施用的精准度与光温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帮助更多农户掌握核心技术,助力华北地区构建“高产、高效、绿色、低碳”的农业生产体系。(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供稿)

[作者:  责任编辑: 王立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