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种质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区)”“河北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其谷子产业规模可观,发展势头强劲,是区域农业重要支柱产业。张家口市宣化区农业农村局积极构建绿色生产体系、绿色供应链,培育绿色品牌,持续放大绿色全链条示范效应,将“小谷子”做成“大文章”。

构建绿色生产体系
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建成节水灌溉农田22.7万亩。通过精准灌溉,谷子种植亩均用水量降至200立方米,较传统灌溉方式减少50%;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和中水回用设施,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地块土壤肥力和谷子生长需求,精准施用有机肥和缓释肥,谷子种植区化肥使用量较传统施肥方式减少20%,土壤肥力显著提升。
积极推行理化诱控、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如安装太阳能杀虫灯、释放天敌昆虫等,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化学农药减量40%,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构建绿色供应链
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优化加工工艺,全区谷子加工损耗率从8%降至3%,转化率达到83%;引进建设华阳冷链等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配备冷链物流车辆和仓储设施,冷链流通率达到70%;通过电商平台和农产品交易中心,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2024年,全区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谷子产品1.13亿元,同比增长20%。

积极构建谷子全产业链条,以全株饲用谷子草产品种植、加工和谷子秸秆饲草转化利用为发展重点,打造“秸—饲—肥”农牧业生态循环发展产业模式。截至2024年底,已成功收储转化谷子秸秆4万亩,产值约500万元,累计为当地谷子种植主体增收200余万元。

提升绿色科技含量
加大科研投入,夯实创新基础。每年投入科研经费近1000万元;与国内多家科研单位合作,搭建国家级科研平台8个、省级科研平台8个,开展谷种研究课题20项,其中7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立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工作站1个,为谷子种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撑。
推动品种创新,突破技术瓶颈。研究应用谷子光温敏两系法杂交理论,攻克谷子杂交优势利用的一系列科技难题。累计培育“张杂谷”系列品种21个,其中4个品种达到国家一级优质米标准,创造了亩产811.9公斤的世界谷子高产纪录;“张杂谷13号”成为国内谷子种植面积最大的单一品种,年推广面积达到300万亩。同时,积极开展饲用谷子品种研发,“张青谷”系列品种在节水抗旱、耐盐碱、耐贫瘠等方面表现出色,为谷牧循环发展提供品种支撑。
应用先进技术,提升生产效益。通过智能化管理平台和分子育种技术,实现谷子种植的精准化管理;全区建成高标准农田13.81万亩,农业机械化率67.8%;应用智慧农业系统,谷子种植生产效率提高30%,病虫害发生率降低20%。

培育绿色品牌
强化标准引领,提升产品品质。全区谷子良种覆盖率达到100%,谷子及其加工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
加强品牌建设,扩大市场影响力。积极打造“京西宣府”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巡天上谷”等企业品牌,通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饲用谷子产业发展论坛以及参加国际国内农产品博览会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2024年,“张杂谷”品牌在全国16个省份的市场占有率达60%。
强化品牌保护,保障质量安全。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对谷子种植、加工、销售全过程进行监控和记录。通过二维码溯源技术,消费者可以随时查询谷子产品的生产信息和质量检测报告,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品牌信誉良好。

张家口市宣化区人民政府区长张昕表示,宣化区将继续以“两山”理念为指引,深耕谷子产业绿色发展,持续推动技术升级、品牌提质,为全国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绿色转型贡献“宣化方案”。(张家口市宣化区农业农村局供稿)

